離婚訴訟,將記憶及情緒攤開在眾人面前審查,勞心傷神所在難免,並伴隨未成年子女監護權酌定之問題,未成年子女難免受牽連。
子女為了遺產繼承問題告上法院,於當今社會多有所聞,更佳彰顯「預立遺囑」的重要性,由自己安排身後財產之處分,不僅避免繼承人日後紛爭不止、更讓真心為自己付出之繼承人有所回報。
高齡化趨勢下,伴隨而來的扶養、財產等問題均成為訴訟上的大宗、甚至演變成刑事詐欺案件。
我國交通亂象叢生,車禍事故無時無刻不在發生,確實遵守交通規範為用路人之首要之務,倘不幸發生車禍事故,除心情及生活上大受影響,更必須面對後續漫長的刑事、民事訴訟。
隨著勞權意識提升,且在網路便捷的推波助瀾下,勞工對自身權益瞭若指掌,因勞動契約所生之勞資糾紛更有日益上升之趨勢,且此種糾紛多發生於勞動契約終止之際。
詐騙案件日益增加,在輿論壓力及刑事政策之調整下,是否成立詐欺罪嫌,實務上多以「行為人有不確定故意」寬鬆認定,且此類案件多同時成立洗錢防制法罪嫌……
早期社會,常有兄弟姊妹甚至宗族間共有土地,且各自在土地上建築房屋、安身立命之情形。但隨著生活方式及社會風氣改變,原先互相容忍、互給方便之善意往往變調為法庭上的得理不饒人。
延續拆屋還地案遭遇的困境,多人共有土地之情形,常因理念不合或情感變淡薄產生各種糾紛,若共有人間無法達成共識,例如土地是要一起租或一起賣,往往造成土地無人敢用之閒置狀態。